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現代企業管理理念,以其凝聚、導向等隱形力量為企業帶來生產力和美譽度。2021年,公司結合新時代發展需求和新媒體傳播特點,在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中兼收并蓄、開拓創新,積極宣貫中國中鐵“開路先鋒”文化,深挖企業精髓,講好企業故事,從形到神匯聚全員凝聚力,提升企業品牌價值,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文化動能。
締造有形之美
公司長期堅持規范企業形象識別系統,確保公司各層級在企業理念識別系統、企業行為識別系統、企業視覺識別系統三方面的標準統一。同時,2021年圍繞獻禮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,展示電化人的精神風貌,從外在形象到內在形象,綜合打造獨特的企業形象。
更新企業文化手冊。2021年,中國中鐵正式發布“開路先鋒”文化理念系統,企業文化建設開啟新篇章。三公司快速跟進,將以“四大核心價值理念”“八項具體工作理念”為“四梁八柱”,以“愛國奉獻、艱苦奮斗、創新創造、勇爭一流”“開路先鋒”精神為核心統領的中國中鐵“開路先鋒”文化理念系統納入公司新版《企業文化手冊》。該手冊結合股份公司、集團公司企業文化最新規范,分歷程篇、理念篇、行為篇、標識篇編制印發了1000冊。它不僅收錄了中國中鐵“開路先鋒”文化理念系統、中國中鐵電氣化之道和中原鐵軍文化理念系統,還增加了舉止禮儀、乘車禮儀、拜訪禮儀、座次規范等員工行為方面的具體要求,對指導公司各層級文化建設、提升基層員工整體職業素養具有積極意義。
展示中鐵電化人形象。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。在這個特殊的歷史節點,公司結合黨史學習教育,深挖四十余年來公司先進人物事跡,通過講述電氣化人故事回顧企業奮斗史,激發員工愛崗敬業工作熱情。2021年4月,公司網站開辟“群英閃耀”專欄,重溫公司歷史上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陳良雙、王洪堂、楊滿田、駱鍛、張海濤、張艷紅、何軍、黃紅和丁海軍青年突擊隊、接觸網女工班的先進事跡。2021年6月,公司網站開辟“崢嶸歲月”專欄,刊發講述中原鐵軍歷史由來的長篇通訊《中原“鐵軍”講述“天路”傳奇》、講述京廣鐵路大瑤山隧道艱難建設歷程的長篇通訊《黨員精神在瑤山延續》、講述公司郴州抗冰保電歷史的長篇通訊《郴州九日》……2021年公司七一表彰前夕,公司網站開辟“黨旗飄飄”專欄,講述張宏杰、楊新川、吳麗萍等10位優秀共產黨員代表的先進事跡。公司策劃制作了微電影《鐵定一生》,講述了黨員干部在鄭州地鐵建設中的動人故事。公司編制的新版企業形象片《領航》,在光明網第八屆最美企業之聲版塊展播。
營造喜迎建黨百年氛圍。七一前夕,公司各層級駐地在醒目位置“喜迎建黨百年”等字眼和標語,從上到下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。通過黨日活動、歌詠比賽、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,提升全體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和文化素養。公司各單位積極開展“唱響主旋律 頌歌獻給黨”活動,組織員工通過歌唱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》《紅旗飄飄》《走進新時代》《理想》《萬疆》等歌曲慶祝黨的百年華誕,激發其愛黨愛國、努力奮斗的情懷。
追尋無形之力
公司堅持以人為本,用偉大的事業凝聚人,用真人真事激勵人,促進企業文化建設核心——企業精神,在廣大員工心中落地生根、代代相傳。
講好新工入職第一課。2021年9月,在新工入職培訓中,公司重點宣貫了中國中鐵“開路先鋒”文化理念系統。培訓帶領新工們穿越中國中鐵百年歷史,回望億萬中國中鐵筑路人在不同歷史時期頑強拼搏、銳意進取的動人事跡,深刻感受“中國中鐵 永遠的開路先鋒”的精神內涵,幫助新員工全面了解企業,融入企業,傳承開路先鋒精神。
勞模宣講團進基層。2021年6月,公司開展“勞模筑夢 建黨百年”事跡宣講暨“學黨史、頌黨恩、跟黨走”學習教育活動。公司員工全國勞動模范何軍、北京市勞動模范黃紅、中國中鐵勞動模范黃俊偉,以自己真實的經歷、感人的事跡、樸實的話語講述立足崗位作貢獻的生動事跡。宣講活動輾轉鄭州地鐵10號線、機許城際、魯南高鐵、鄭濟高鐵四個項目部,聽眾人數達286人/次。何軍的“一吊準”“一條準”“一門清”絕活、黃紅的“一線不錯,一事不出,一點不延”、 黃俊偉的13項QC成果等驕人成績,讓現場聽眾驚嘆不止,在全公司范圍內掀起了學習勞模的熱潮。
特殊歷史特別記錄。公司結合發展實際,追尋歷史、放眼當下,給每一段特別的歷史添加獨特的筆墨,使其所承載的精神生動鮮活,愈久彌新。2021年7月15日,公司網站、微信公眾號同步刊發紀念接觸網女工班成立50周年的視頻片《筑路芳華》和長篇通訊《永遠的接觸網女工班》。文字和視頻相結合,再現了中國第一代接觸網女工在鐵路現代化建設浪潮中的錚錚鐵骨,在廣大員工中掀起了一波回憶熱。2021年9月16日,在公司抗洪抗疫表彰大會上首次發布的紀實短片《鐵軍在場》,將鏡頭對準河南7.20暴雨和8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一個多月時間中,真實記錄當代中鐵電化人在洪水和疫情的雙重夾擊下,逆行而上、不畏風險、甘于奉獻、奮勇拼搏的身影與姿態。短片致敬了新時代公司“最可愛的人”,引發了廣大員工強烈的情感共鳴。
從有形到無形,公司不斷探索新方法,促進企業文化建設與時俱進、潤物無聲,持續發揮文化生產力作用。